老實說,第一次找工作并沒有什么“談薪”的資本。
因為職場是現實的,現實是殘酷的。成年人必須學會直面這種殘酷,并在殘酷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節奏。
職場里面,大部分企業都有成熟的薪酬體系,什么級別的員工,薪酬應該在什么范圍之間,這些都是有指引的。
比如應屆生入職,專員級別的工資在6-8k之間,有的人可能拿6,有的人可能拿8,這其中的差別,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標準。相對而言,國企會更依據學歷來定,民營企業看重能力的會更多。但一般情況下,同一批入職的員工薪酬差距不會太大。除非是學歷高、能力高且有一定資源的候選人。
但這并不意味著,在求職前,我們不需要關心目標崗位的薪資。
相反,職前菌想告訴大家,一定要提前了解目標崗位的薪酬。
我知道很多菌友們在秋招中都是海投,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崗位做太深入的了解,只想著能上岸就行。但應屆生身份是很寶貴的,面試前對企業做好“背調”,可以大大的降低我們踩坑的風險。
畢竟當下的環境中,我們每個人都要感受寒氣。
① 判斷目標崗位的薪資是否達到自己的預期
了解的過程中要注意,同一個崗位,在不同的行業、不同的城市、不同類型的公司,薪資范圍也會有區別,可以看下哪個更符合自己的預期。
比如策劃,在廣告公司和甲方,在互聯網企業和在國企,薪酬是有較大區別的。
如果了解的過程發現這個薪資完全不符合自己的預期,可以提前排除,以免入職后悔。比如有的同學入職后才發現企業會計的工資并不高,然后在辭職還是不辭職的精神內耗中蹉跎幾年青春。(絕沒有說會計不值得的意思,畢竟老會計是很吃香的~)

② 在面試中,從容應對面試官的提問“你的期望薪資是多少”
“你的期望薪資是多少”,這是面試中經常容易碰到的題目,企業提問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考察候選人對自身對崗位的了解,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評估企業是否能滿足候選人的心理預期。
我們提前了解過目標崗位的薪資范圍后,就可以有理有據的給出一個市場范圍,而不是很被動的回答“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“。雖然這是事實,但會給企業一種不夠自信的感覺。
如果我們對這個崗位特別喜歡,或者還有一些猶豫,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范圍上做進一步的爭取。
③ 如果企業給的薪資低于市場薪酬曲線25分位,我們可以避免踩坑
對于應屆生的薪資,企業給的太低,說明企業目前發展狀況不是太好,或者boss比較摳,不管什么情況,進去之后的打工生活都不會好過。如果我們有更好的選擇,這樣的企業就直接pass吧~
打開【前程無憂學生版APP】
方法一:選擇你要去的城市,輸入你心儀的崗位,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職位彈出。
綜合一些相同類型的公司,就可以知道這個崗位的薪資范圍是多少了。
方法二:【我的】-【求職工具】-【薪酬行情】,按照指引操作即可。
以上,是關于薪酬方面我們可以做的事情~
